走路哲學 A Philosophy of Walking 讀書心得
"A PHILOSOPHY OF WALKING", By Frédéric Gros
Translated by John Howe
老兵隊隊友Claire借給我一本書"A Philosophy of Walking”(走路的哲學),回家一看深受感動。走路對身 體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如果再加上心靈的共鳴,就是彩色人生最好的見證,因此我將嘗試把讀這本書的心得陸續與各位隊友分享,希望我們持續徒步能真正成為身心靈的一大享受。
1.走路不是運動,一般運動需要學習技術,注重競賽和得分。走路是一種學步小孩的遊戲,使 用兩支腳不停地將一支腳放在另一支腳的前面。兩個走路人相遇,不會比較時間和結果,只 會分享走那條步道比較美麗,強調所見景色,對藍天白雲的感動。
2.住在城市的人得以享受現代生活的便利,同時也把自己捆綁在這繁雜的生活牢籠裡。走路可 以使我們掙開生活常軌的束縛,得到自由解放。當我們放下日常瑣事走出去探索外面的世 界,就可以感受完全的自由。在曠野裡即使只是簡單的麵包飲水也變得美味可口,這時走路 是一種享受,而不再是苦差事了!所以當你關上世俗的大門,離開你的身份地位走入曠野, 就得以享受既簡單又自由的喜悅。
3.美麗山水向你招手,星空大地將要喚醒人天生的屬於自然的野性,成為兩隻腳的動物奔馳於 樹林裡,沉醉在高山上大海邊,享受人生極樂。
當人生進入第三階段,養兒育女責任已了,你就可以思考放棄世俗價值的生活方式,走入大 自然,滿足於自由自在的簡單生活。年齡,財富,身份,地位變得微不足道,每天不停地 走,走向滿有希望的永恆,這將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4.不停的走路使尼采成為不朽的哲學家,想想我們走路時就像尼采一樣在蓄積創作的能量,提 升思考的層次,對我們這群徒步愛好者是多大的鼓舞!
尼采是德國的哲學家,他是一個24歲就當上大學教授的天才,可惜為病痛所苦,35歲不 得不離職隱 居山林,成為孤獨的遊俠。他可以每天走8小時,雲遊於高山大海冰河之間。高 山是他的寫作台,大海是他與藍天互動的拱門。每當他奮力往上爬的過程,沿途千變萬化 的高山峽谷,使他的創作思緒也跟著向上提升,自由飛翔。10年之間每天走路超過8小時, 完成他一生幾本重要的創作。尼采雲遊山林,感受大自然的律動和光彩,大自然的生命力 給他帶來創作的活力。尼采與大自然互動融合讓他完成幾本曠世鉅作。
如果我們學習尼采走出去享受孤獨,把所有的媒體紛擾拋諸腦後,即使我們不能像他一 樣成為名垂千古的哲人,也必定可以重整我們的身心靈,享受平靜喜樂,和一夜好眠!
我們經常在世界各地深山裡遇見健步如飛的德國登山勇將遨遊在群山之中,見證尼采一 生熱愛走路的美麗傳承。
5.如果經常走入山林奔向曠野,山林曠野漸漸變成我們熟悉的家,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每天晚上睡覺休息的住所反倒成為暫居地了。
走路不要趕路,要按自己身體節奏穩定地一步一步往上爬,不要忽快忽慢!要像舞者一樣,隨著自己的韻律,踩著輕快腳步前進,當山水樹林漸漸向你靠近,景色可以因角度、光線、雲彩、流動的風而變化,成為生動的景觀,此時大地的生命力將不斷澆灌鼓舞你的心靈,讓你飛躍,走路成為一種享受!
6.走路要按自己的韻律走才能享受走路的樂趣。如何判斷什麼樣的韻律是適合自己的,只要你可以連續走6~8小時而不會累倒的速度就是適合你走路的步伐。基本上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走路韻律就不一樣,所以除非走路韻律相近否則大家一起走是困難的。而相似的韻律必需像我們登山隊定期一起走才能漸漸培養出來,偶而興起才參與走路是很難培養和諧走路韻律的。不同走路韻律的人走在一起只有互相干擾,無法享受真正走路的快感。
在原野中走路是在享受與大自然互動,忘卻人群完全的孤獨,以致忘我的境界。你會看到花草樹木,藍天白雲,雨滴露珠,光線色彩,波濤浪花,湖面倒影,溪流瀑布,山峰峭壁巨石。你會巧遇可愛動物倘佯青青草原。你可以聽到蟲鳴鳥叫,風生雨聲流水聲,還有走路聲。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大地不斷向你招手,而你忙碌地跟這些美麗的老朋友打招呼,專心熱忱互動,忘了周遭人群,完全沉醉在與大自然互動的孤獨中。所以有人說愛走路的人是個孤獨者。
當你的雙腳一步一步努力往上爬時,你的心靈讚揚雙腳的強健,它們互相鼓勵"好,很好,繼續,努力,努力,再努力"終於登上山頂,海闊天空,美麗大地都在你腳下,都屬於你,此時你會高唱哈利路亞,讚美主。
7.梭羅說“大部份的奢侈品和舒適生活不是必需的,甚至還可能阻礙人類的昇華,寂靜比與別人互動讓我學習更多”。他喜歡離開吵雜的街道走向寧靜的原野,深深呼吸新鮮空氣,沉醉在寧靜樹林裡。尤其是秋天迎著晨曦走入燦爛的紅葉樹林,長途徒步林中,只想享受大地的寂靜而不願吵醒它。
在寂靜中你可以聽到許多細微的聲音,甚至聽到自己自言自語“走,向前,來去,好,啊,就是這個”只有自己身體的韻律跳躍在寧靜的大地中。讀了他的“湖濱散記”更能深深體會梭羅對大自然和走路的熱愛。
8.盧梭說“我一生只要看到書桌椅就不舒服,原野是我的讀書室,只有在長途走路時才會文思泉湧,步道激發我豐富的想像力”,他年輕時經常充滿活力,熱情地長途徒步,曾經數度走路橫越阿爾卑斯山脈,當他邁向高聳群峰時,充滿希望的想像力油然而生,他變成此時此地的主人,盡情享受眼前華麗盛宴!
成年之後經常坐馬車出入名人社會,與人競賽爭奪名位,雖然成名之後擁有榮華富貴,但是殘酷的社會鬥爭卻使他決定放棄追求成功急著躲避人群,回到長途走路生活,在叢林鳥獸中享受孤獨,生活充滿平安喜樂。他的心情不再受到繁雜的世俗影響,每天長途走路找尋原野大自然孕育出來的原始野性,充滿快活與愛的原始自我,不再被社會所污染蒙蔽。當他不再對社會有所求時,卻能享受到擁有全世界的快樂。自知長樂是他晚年生活最好的安慰。
9.現代媒體提供許多新聞,我們經常急於得到第一手新聞來顯示自己的先知卓見,不知不覺被這些新聞捆綁攪亂心情。當我們長途走路,不停地走向大自然,星空海洋,高山湖泊都似恆久不變的,相對的快速變動的社會新聞就好比風中灰塵,瞬息飄散,微不足道。
走路去體會大自然的永恆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抱怨紛爭。面對大山大水,巨石老樹,比我們存在久遠得多,終日雲遊其中,讓我們得以感受永恆的昇華。
我們為世俗忙碌,生活的壓力使我們憂鬱。走路找回簡單存在的自我,讓我們重拾無憂無慮的童年快樂,那種每天追逐燦爛陽光,美麗大地和藍天白雲的愉悅。
走路只用雙腳去走,雙眼去看,專業能力超凡知識,高人一等的社會關係都用不上。相對於高山樹林,你個人太渺小,你只要不停地走路帶著赤子之心去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就能跳脫紛爭的社會得到平靜,與大自然完全融合發出永恆之光。
10.梭羅一生崇尚簡樸生活,獨衷大自然,每天必定走路3~4小時。他認為人的基本生活只需一個屋頂,三張椅子(1張自己用,1張與朋友促膝交談時用,另一張準備社交時使用),一張床,一套棉被。人每週工作一天就足以應付這種簡樸生活的需要,其他時間全然自由,可以走出去享受大自然無限的美好。相反的如果你想擁有豪宅別墅,大車子,華麗遊艇,那你得天天辛苦工作累積財富,供應所有奢華需求,不知藍天白雲,蟲鳴鳥叫為何物!這是多大的損失!世俗的富人只想和鄰居比財富,每天大吃大喝滿足口腹之慾,但是每天走路卻不超過500米,事實上這是非常貧瘠的生活。崇尚簡樸生活的人,每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對財富一點也不羨慕,身心滿足健康快樂地走向原野,他才是真正富足的人。所以常有一句話形容富人的貧窮“窮得只剩下錢”再恰當不過了!
11. 通常我們對喜樂(Joy),快感(pleasure),寧靜(serenity),快樂(happiness),等幸福表徵的感覺都差不多,但是古希臘人對這些感覺的界定是有差異的。當人第一次吃到很好吃的食物,住進新居,買輛新車,快感十足,過一陣子,這種快感的指數漸漸下降,終至習以為常失去新鮮感。當我們在徒步時發現木耳,看到天堂鴨或kauri 老樹等也會有相同的興奮快感。
相對於喜樂的感覺,好比走路一開始可能只可以在公園走2小時,參加徒步隊走4小時就會感到非常困難辛苦,如果堅持不停地走下去,有一天居然能夠輕鬆走完Mt Pirongoa Loop 這條6~8小時的步道,這時你會有喜樂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會驅使你勇往直前永不停止。
喜樂有別於快感在於喜樂的感覺不會短暫消失,而是可以與時俱進,愈走愈強,而達到喜樂的境界應該是每一個經常徒步者的夢想。
當你走路看到美景的快感和愈走愈順的喜樂交替產生,你的身心充滿快樂,你的身心靈與大自然緊密融合,此時全身充滿寧靜舒暢的感覺,所有世俗瑣事都離你遠去,沒有煩惱,只有一直走下去。啊!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12.德國哲學家康德一生平凡,出生死亡在同一地方,從不離家旅遊。身為大學教授每天的慣性生活就像時鐘一般,早上5點起床,喝幾杯茶當早餐,每天抽一支煙管,8點準時出門上課,下課後讀書到中午12點45分,朋友準時來和他一起午餐,每天只吃這一餐,而且固定3盤菜加一些cheese,一杯酒,邊吃邊聊到下午5點,之後不論晴天雨天必定單獨出門走路,走同樣的一條路永不改變。但是每天因心境環境不同而有不同的體會,他仍然得以享受不同美的快感。這一條步道就這樣成為出名的哲學家小徑了!走完路回家讀書,晚上10點準時睡覺,躺上床馬上睡著,從來就沒有睡眠障礙,身體健康,活得長壽。他認為他的健康基礎在他鋼鐵般的紀律生活方式,一步一步走出大道來,一顆一顆石頭堆成一座令人仰望的高山。
康德這種奇特的走路方式教導我們既使是同一不變的步道,因我們用心走路,沉浸其中,能可以從物換星移的變化,得到心靈的提升力量,讓生活充滿創新與活力。
13.如果我們懷著赤子之心走路,走路會是很有趣的事。小孩走路是一種閒逛,邊走邊看,充滿好奇。路邊小花,溪畔石頭,樹上鳥巢,飛翔的蝴蝶,都能帶給孩子雀躍驚喜,每一條步道都有不同的色彩,對小孩而言,既使是同一條步道,每回走路都同樣有探索不盡趣味。當人長大成人以後,會將環境逐漸歸類,最後看到的風景變成“不是山就是水”而已,對有趣的自然環境不再有特殊的感覺了!
因此當我們走路時如果能夠學習用兒時的眼光去看周遭的環境,那不管走在什麼地方都可以成為愛麗絲的仙境,週遭的一切事物都新鮮有趣等著你去探索。在孩子的仙境裡房子可以成為石頭長頸鹿或壯碩的烏龜。當夕陽閃爍林間時,你會抬頭讚嘆,啊! 好美!
14.印度國父甘地年輕時留學英國,每天走路5~15公里。因為走路讓他可以堅守他對媽媽的三項承諾(不找女人,不喝酒,不吃肉)。也因為長期走路讓他培養出堅毅自制的性格。而每天走路成為他一生的生活習慣,直到77歲被暗殺為止。
他鼓吹不合作運動,號召印度人民挺身以和平方式對抗英國殖民主義。在不合作運動期間,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禱告冥想,梳洗之後就走路到每個村莊演講號召不合作運動。宣導不用英國進口物品,不當政府公務員,打不還手,被抓不抵抗。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於終結英國的殖民統治。走路培養出他堅韌不拔,崇尚簡樸的謙遜精神。甘地雖出生富貴,走路讓他習於簡樸生活,不論走到哪裡,通常身上只披一件手織的棉布,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笑他像個半裸的僧侶。他用謙遜,簡樸來對抗英國富強霸權。他的堅強意志力,讓他得以由奢入儉,奮戰不懈成就印度的獨立.
當你的雙腳一步一步努力往上爬時,你的心靈讚揚雙腳的強健,它們互相鼓勵"好,很好,繼續,努力,努力,再努力"終於登上山頂,海闊天空,美麗大地都在你腳下,都屬於你,此時你會高唱哈利路亞,讚美主。
7.梭羅說“大部份的奢侈品和舒適生活不是必需的,甚至還可能阻礙人類的昇華,寂靜比與別人互動讓我學習更多”。他喜歡離開吵雜的街道走向寧靜的原野,深深呼吸新鮮空氣,沉醉在寧靜樹林裡。尤其是秋天迎著晨曦走入燦爛的紅葉樹林,長途徒步林中,只想享受大地的寂靜而不願吵醒它。
在寂靜中你可以聽到許多細微的聲音,甚至聽到自己自言自語“走,向前,來去,好,啊,就是這個”只有自己身體的韻律跳躍在寧靜的大地中。讀了他的“湖濱散記”更能深深體會梭羅對大自然和走路的熱愛。
8.盧梭說“我一生只要看到書桌椅就不舒服,原野是我的讀書室,只有在長途走路時才會文思泉湧,步道激發我豐富的想像力”,他年輕時經常充滿活力,熱情地長途徒步,曾經數度走路橫越阿爾卑斯山脈,當他邁向高聳群峰時,充滿希望的想像力油然而生,他變成此時此地的主人,盡情享受眼前華麗盛宴!
成年之後經常坐馬車出入名人社會,與人競賽爭奪名位,雖然成名之後擁有榮華富貴,但是殘酷的社會鬥爭卻使他決定放棄追求成功急著躲避人群,回到長途走路生活,在叢林鳥獸中享受孤獨,生活充滿平安喜樂。他的心情不再受到繁雜的世俗影響,每天長途走路找尋原野大自然孕育出來的原始野性,充滿快活與愛的原始自我,不再被社會所污染蒙蔽。當他不再對社會有所求時,卻能享受到擁有全世界的快樂。自知長樂是他晚年生活最好的安慰。
9.現代媒體提供許多新聞,我們經常急於得到第一手新聞來顯示自己的先知卓見,不知不覺被這些新聞捆綁攪亂心情。當我們長途走路,不停地走向大自然,星空海洋,高山湖泊都似恆久不變的,相對的快速變動的社會新聞就好比風中灰塵,瞬息飄散,微不足道。
走路去體會大自然的永恆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抱怨紛爭。面對大山大水,巨石老樹,比我們存在久遠得多,終日雲遊其中,讓我們得以感受永恆的昇華。
我們為世俗忙碌,生活的壓力使我們憂鬱。走路找回簡單存在的自我,讓我們重拾無憂無慮的童年快樂,那種每天追逐燦爛陽光,美麗大地和藍天白雲的愉悅。
走路只用雙腳去走,雙眼去看,專業能力超凡知識,高人一等的社會關係都用不上。相對於高山樹林,你個人太渺小,你只要不停地走路帶著赤子之心去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就能跳脫紛爭的社會得到平靜,與大自然完全融合發出永恆之光。
10.梭羅一生崇尚簡樸生活,獨衷大自然,每天必定走路3~4小時。他認為人的基本生活只需一個屋頂,三張椅子(1張自己用,1張與朋友促膝交談時用,另一張準備社交時使用),一張床,一套棉被。人每週工作一天就足以應付這種簡樸生活的需要,其他時間全然自由,可以走出去享受大自然無限的美好。相反的如果你想擁有豪宅別墅,大車子,華麗遊艇,那你得天天辛苦工作累積財富,供應所有奢華需求,不知藍天白雲,蟲鳴鳥叫為何物!這是多大的損失!世俗的富人只想和鄰居比財富,每天大吃大喝滿足口腹之慾,但是每天走路卻不超過500米,事實上這是非常貧瘠的生活。崇尚簡樸生活的人,每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對財富一點也不羨慕,身心滿足健康快樂地走向原野,他才是真正富足的人。所以常有一句話形容富人的貧窮“窮得只剩下錢”再恰當不過了!
11. 通常我們對喜樂(Joy),快感(pleasure),寧靜(serenity),快樂(happiness),等幸福表徵的感覺都差不多,但是古希臘人對這些感覺的界定是有差異的。當人第一次吃到很好吃的食物,住進新居,買輛新車,快感十足,過一陣子,這種快感的指數漸漸下降,終至習以為常失去新鮮感。當我們在徒步時發現木耳,看到天堂鴨或kauri 老樹等也會有相同的興奮快感。
相對於喜樂的感覺,好比走路一開始可能只可以在公園走2小時,參加徒步隊走4小時就會感到非常困難辛苦,如果堅持不停地走下去,有一天居然能夠輕鬆走完Mt Pirongoa Loop 這條6~8小時的步道,這時你會有喜樂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會驅使你勇往直前永不停止。
喜樂有別於快感在於喜樂的感覺不會短暫消失,而是可以與時俱進,愈走愈強,而達到喜樂的境界應該是每一個經常徒步者的夢想。
當你走路看到美景的快感和愈走愈順的喜樂交替產生,你的身心充滿快樂,你的身心靈與大自然緊密融合,此時全身充滿寧靜舒暢的感覺,所有世俗瑣事都離你遠去,沒有煩惱,只有一直走下去。啊!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12.德國哲學家康德一生平凡,出生死亡在同一地方,從不離家旅遊。身為大學教授每天的慣性生活就像時鐘一般,早上5點起床,喝幾杯茶當早餐,每天抽一支煙管,8點準時出門上課,下課後讀書到中午12點45分,朋友準時來和他一起午餐,每天只吃這一餐,而且固定3盤菜加一些cheese,一杯酒,邊吃邊聊到下午5點,之後不論晴天雨天必定單獨出門走路,走同樣的一條路永不改變。但是每天因心境環境不同而有不同的體會,他仍然得以享受不同美的快感。這一條步道就這樣成為出名的哲學家小徑了!走完路回家讀書,晚上10點準時睡覺,躺上床馬上睡著,從來就沒有睡眠障礙,身體健康,活得長壽。他認為他的健康基礎在他鋼鐵般的紀律生活方式,一步一步走出大道來,一顆一顆石頭堆成一座令人仰望的高山。
康德這種奇特的走路方式教導我們既使是同一不變的步道,因我們用心走路,沉浸其中,能可以從物換星移的變化,得到心靈的提升力量,讓生活充滿創新與活力。
13.如果我們懷著赤子之心走路,走路會是很有趣的事。小孩走路是一種閒逛,邊走邊看,充滿好奇。路邊小花,溪畔石頭,樹上鳥巢,飛翔的蝴蝶,都能帶給孩子雀躍驚喜,每一條步道都有不同的色彩,對小孩而言,既使是同一條步道,每回走路都同樣有探索不盡趣味。當人長大成人以後,會將環境逐漸歸類,最後看到的風景變成“不是山就是水”而已,對有趣的自然環境不再有特殊的感覺了!
因此當我們走路時如果能夠學習用兒時的眼光去看周遭的環境,那不管走在什麼地方都可以成為愛麗絲的仙境,週遭的一切事物都新鮮有趣等著你去探索。在孩子的仙境裡房子可以成為石頭長頸鹿或壯碩的烏龜。當夕陽閃爍林間時,你會抬頭讚嘆,啊! 好美!
14.印度國父甘地年輕時留學英國,每天走路5~15公里。因為走路讓他可以堅守他對媽媽的三項承諾(不找女人,不喝酒,不吃肉)。也因為長期走路讓他培養出堅毅自制的性格。而每天走路成為他一生的生活習慣,直到77歲被暗殺為止。
他鼓吹不合作運動,號召印度人民挺身以和平方式對抗英國殖民主義。在不合作運動期間,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禱告冥想,梳洗之後就走路到每個村莊演講號召不合作運動。宣導不用英國進口物品,不當政府公務員,打不還手,被抓不抵抗。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於終結英國的殖民統治。走路培養出他堅韌不拔,崇尚簡樸的謙遜精神。甘地雖出生富貴,走路讓他習於簡樸生活,不論走到哪裡,通常身上只披一件手織的棉布,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笑他像個半裸的僧侶。他用謙遜,簡樸來對抗英國富強霸權。他的堅強意志力,讓他得以由奢入儉,奮戰不懈成就印度的獨立.
這些是我讀了這本書體會較為深刻的一些片段,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讀英文版本全書,相信會有更深的體會,更能把握走路哲學的精義.
Comments
Post a Comment